当国际油价上涨至每桶10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实施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降低成品油税收或者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来缓解油价上涨的压力。
2月19日晚,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售价每吨均提高350元。经过此次调整,各地的成品油价格基本上都突破了“7元/升”大关,其中海南的93号汽油价格更达到了每升8.11元。
目前国内通胀压力比较大,此番提高油价会不会进一步推高物价?从近期的国际形势来看,国际油价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桶,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会不会有问题?调还是不调?怎么调?调多少?调的话又将如何平衡油企和民众的利益?这些问题引起各界关注。
其实,我国开始实施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每次调整成品油价格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撇开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合理性以及公众对油企垄断的种种疑虑不谈,从宏观角度来看,逐步实现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1806万辆。根据中汽协的预计,2011中国汽车销量将突破2000万辆,2015年达到2500万辆,到时我国将新增原油需求为5000万~6250万吨。即便是扣除报废的汽车500万辆,净增的石油需求也会达到3750万~5000万吨。这意味着到2015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70%。这不仅严重威胁我国能源安全,而且对于环境的承受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从能源安全和环境的角度来讲,我国需要逐步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通胀压力,尤其是当国际油价超过100美元/桶,社会对油价上调可能会更敏感,政府和油企也需要更努力向公众说明成品油价格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油价包括四个部分:原油成本、炼制成本和利润、输送和销售环节成本(或利润)、税收。通过比较中、美汽油的价格,可以看出在原油成本上,2009年美国进口原油的平均到岸价为每桶60美元,中国为每桶58美元,但在2010年1-11月,美国进口原油的平均到岸价增加为每桶75美元,中国增加为每桶76美元。由于中国进口原油多为低质高硫的劣质原油,中国炼油厂的原油成本相对美国要略微高一些。
在税收环节,美国实行的是低税政策,在不考虑县和地方税的情况下,每升普通汽油价格中约有0.7元为税。如果考虑县和地方税,美国汽油税平均税率为每加仑0.53美元,折合人民币为每升0.93元。而我国汽油价格中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估算每升接近2元。税是导致中美油价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输送和销售环节成本(或利润)环节,2009年以来,中国汽油零售价格中输送和销售环节成本(或利润)所占的比重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但从绝对值来看,基本上维持在1.4元/升左右。但美国平均水平为每升0.5元,两者相差0.9元。
由此可见,中美油价差主要源于税收、输送和销售环节成本(或利润)环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油价的成本分布。因此,要使中国成品油便宜下来,就应当从税收和输送销售环节成本(或利润)两个环节着手。当国际油价上涨至每桶100美元,成品油价格机制实施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降低成品油税收或者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来缓解油价上涨的压力。具体思路为,国内油价继续按照成品油价格机制,及时实施调整,同时利用更完善的补贴政策和消费税的杠杆来平抑价格上涨的压力和解决消费者的负担。其中,补贴政策可以考虑从对生产端补贴转移到对消费端补贴,如消费者可以持购油发票到相关机构(如金融机构)领取补贴等方法。经济学和国外经验已经证明,实施消费端补贴更利于提高能效,促进资源节约和保障能源公平。
至于解决较高的输送销售环节成本(或利润),政府可以在成品油各个环节(包括石油进口)引入民营企业、引入竞争、提高成品油配送效率等措施,减少市场扭曲。这都是降低中国成品油价格的有利措施。
作者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新华都能源经济和低碳发展研究院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