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与研究

中国企业应充分运用贸易信用保险

发布时间:2011-10-24

毫无疑问,全球性风险已然存在并可能成为一种威胁。因此,如何应对全球性风险便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企业风险管理”(ERM)将能够提供解决方案。它遵循传统中医理念,将整个企业看作一个人。如果“脚”出现问题,真正的原因可能在“大脑”。同样,这也适用于风险,因为他们彼此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对方。然而风险并不是“坏事”——起码他们给公司特别是领导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企业风险管理

ERM提出衡量风险的7种构成。第一条规则:风险如不能加以衡量,必须立即删除。主管经理应首先尝试量化风险危害:对于最大的、汇总的和单个风险,公司会有多损失?第二,风险的波动必须予以量化。波动指在某一时间框架内风险的变化情况。第三,ERM提供了“概率组成部分”,即风险发生有多大的可能?第四,“严重性”评估:如果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所幸的是,并非所有风险都导致损失,并非所有损失都是真正的威胁。

前四个部分是时间层面的问题,体现为风险有长短阶段之分。通常,企业资源管理专家使用多元回归方程,其结果用来判断需要有多大的风险资本公司才能生存。对资产负债表简单的分析显示:98%的公司大量缺乏足够的风险资本。这可能是一个严重的危险,但不也一定,因为它取决于公司将应付什么类型的风险以及是否可以投保这些风险。

按ERM的逻辑,大约有50种类型的风险。目前为止,最高级别的是“市场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不能投保。你仅可以制定一个好的营销策略,并突出你可能拥有的“独特卖点”。

第二大类风险是“效率绩效风险”。也称为“最大潜在风险”。“效率绩效风险”认为,公司资产的浪费是由于缺乏大量有效的工作流程管理。此外,公司管理层在短期内短视的看法认为,在长期的培训及其工作人员方面“节省”的钱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殊不知,这样的错误将产生严重的麻烦。与“市场风险”一样,这种类型的风险也不能投保。

第三种主要风险是“流动性风险”。某一段时间内负债超过资产或公司已没有流动资金这两个主要金融原因可能导致公司破产。前一个原因导致的破产可拖延几个月,甚至数年,而无流动资金导致的则是“猝死”。同样,这种类型的风险也不能投保。

第四种主要风险是“贸易信用风险”。如果卖方和买方想开展业务,双方可以把“货到付款(CoD)”作为付款条件。不过这是不现实的。从历史上看,被授予30、60或90天付款期限的供应商信用应提供买方增加商品价值并销售商品的机会。如果可行,买卖双方均会获益。然而,风险出现在买方不能或不愿在到期日后付款。这就属于供应商贸易风险。问题在于,卖方扮演着两种角色:首先作为生产者,其次作为银行。提供供应商信贷是银行业务。卖方是银行吗?他了解银行业务吗?当然不是。但如果卖方想更具竞争力,他就必须提供开放的信贷额度。

给予供应商信贷但得不到付款的风险是巨大的。统计数字显示,在欧盟每年大约有20万家公司倒闭。在美国,每年更有100多万家企业破产。规则是:开放信贷时间越长,信用额度越高,不付款的风险越大。这在不同时间,不同国家,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如果买方不向卖方支付债款将会发生什么?假定卖方税前有4%的利润,年度营业额达1.2亿美元,但由于买方不支付款项使他损失100万美元,对卖方将产生什么后果?

应该有两个主要的连锁反应。首先,如果他想通过额外的营业额来弥补这一损失,就必须在同一年再实现2500多万美元的营业额。但与谁实现呢?这将是20%以上的额外营业额。没有机会。其次:他将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很可能失去其资本。他的成本计算已变得过时,营业额缩水,但成本比率上升。他已没有竞争力,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裁员。这再次导致较低的营业额,是进入恶性循环的完美开端,一个下螺旋效应。坏的方面会接踵而来:卖方的银行会要求安排调查,降级开始,由于更糟的评定信贷利息会增加,卖方的利润会萎缩。

完美的管理工具

市场上有特殊保险商可以帮忙:信用保险。信用保险是一种银行和保险业务的混合。信用保险商通常涵盖卖家与所有买家的整体投资组合。他评估所有买家的信用(做到这一点是基于其庞大的资料库)和那些排除在合同外不能被保险的买家们。其余的将获得“信用额度线”,在此限额内,卖家可以开展业务。信用保险的逻辑很容易理解,但操作相当精密和复杂,不仅需要常年经营这项业务,而且需要优秀的员工及庞大的风险资本或AAA级再保险公司。

信用保险商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政府国有,即出口信贷机构(ECA)。他们遵循政府的行政决定行事,目标仅是支持本地出口业。隶属于财政部的一部分或指派机构,办事时有官僚作风。北京的中国节能投资公司(CECIC)刚刚进入这个市场6年,就是这样的指派机构。相反,另一类是私人拥有,即国际信用保险公司(ICI),他们凭自己的账户开展业务,并自行承担风险。他们面临严重的竞争,必须提高警觉,行事迅速,并以服务为导向。有时.ECA也可以作为ICI.但双方的商业模式是用“中国墙”来严格区分的。

历史上,信用保险是一种典型的欧洲业务。这就是为何全球市场被3家大保险公司所占据,并拥有超过84%的份额的原因。这3家大保险公司均为欧洲公司,即:法国科法斯集团,欧盟环球信贷公司,德国安联保险集团。二战后,欧洲财富主要通过这样的事实产生,即信用保险商成为整个欧盟内部宏观经济发展的安全网。30年前,德法两国进出口业务由信用证担保。但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一过时、手续复杂且昂贵的金融工具已完全在整个欧盟消失,30%的信用证业务已倒闭。在欧洲,信用保险是一种典型的企业险,如同火灾险及其它险一样。德国的许多行业中,某种程度上整个100%业务链均有信用保险。在亚洲,特别是台湾,许多出口商已实施这种政策。他们的一些单一买方风险金额已超过5亿元人民爪,甚至是全球跨国公司的风险都可以规避.

信用保险商在中国

信用保险在中国仍处在一个初始的处女地阶段。虽然3大保险商有的已来到中国几年,但迄今为为止,他们仍只能提供有限的服务。目前,平安保险有限公司正提供这类产品,并由这个市场上全球领先的科法斯集团作为她的服务伙伴和再保险人。此外,德国保险巨头安联集团也提供这种服务,但仅限在中国南部一些地区。第3大保险商,环球信贷公司最近也在上海开设了一个办事处。相信当中国尽快切实遵守WTO规则和履行承诺的时候,他们将提供全方位的各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