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与研究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5-07-02

编者按:2015年6月27日,费尔普斯经理在304am永利集团与台湾涵碧楼集团联合举办的“全球企业家高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一带一路将降低贸易国运输成本、提升发展中国家普通劳动者工资、创新使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成为可能等新观点。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在此全球企业家领袖奇迹高峰会上就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发表演讲。一带一路就是将古丝绸之路扩展到“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的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SREB)”以及“海上丝绸之路(MSR)”。这一倡议可能带来中国所希冀追求的那种经济模式。

我首先从贸易的角度来谈这个倡议 ,尽管我不是贸易经济学家。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项很有趣的工作。之后,我会回到我自己的常规视角来进行思考。


降低运输成本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将大大减少从南亚和欧亚大陆进行商品运输的成本。此外,运输成本的降低将获得大量贸易收获:经过这些路线运输的出口可得到更好的价格,而进口则需支付更低的价格。当然,首先需要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将要承担发展这些道路的成本。但是,中国政府无疑是期望路上的通行费用最终会超过施工成本,同时给出口和进口部门留下一些收益。(此倡议的一大特点是,中国的项目合作伙伴——南亚和欧亚大陆的国家——也将受益于此倡议,但前提是共同承担此项目的成本。)

中国普通劳动者工资将急剧增加

关于这些收益,在降低贸易运输成本方面,可以预测中国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会急剧增加。因为经历价位改善的制造商需要吸引更多劳动力以提高产量。而贸易合作伙伴也将会发现同样的结果。在对外贸易经典文本中假设的理想条件下,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交易的所有国家可能融入一个共享的经济模式,在此经济模式中,工资水平将趋平衡。当然,由于相较于南亚和欧亚大陆,中国的GDP更大,中国的工资水平也更高,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给中国带来的工资水平的提升会小于亚洲的其余国家。此外,实现对所有亚洲和欧亚大陆国家开放的亚洲经济一体化也不会将工资水平提高至超过欧洲或北美的工资水平。

创新使中下企业进出口贸易成为可能

听到这里,所有人可能会想知道,中国的消费者如果发现了他们感兴趣的外国产品并想进行尝试,他们如何获得?与此相对的南亚消费者将如何了解所有中国产品?答案就是,中国两项倡议的目标仅仅是出口其过度供应的钢铁工业。但令人怀疑的是,如果运过丝绸之路的产品仅仅是钢铁工业,丝绸之路的扩展是否可以获得回报满意率。

马云表示,其在阿里巴巴建立的平台可以提供巨大的帮助。境外的小型企业可以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将产品销售到中国,如果产品来自于南亚或欧亚大陆,他们可以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运输产品。中国的小型企业也可以将其产品销售给南亚或欧亚大陆的消费者,然后通过经济带和丝绸之路运输商品。(当然,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也可以使用该平台,但是它们将不会通过“一带一路”来运输商品)。随着中国人的收入持续增长,而其它国家地区越来越需要服务,阿里巴巴平台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马云在尝试将全球经济转变成某种经典的东西,所有的商品都是可见的,它们的功能都是透明的。但是中国的经济以及亚洲其他经济——以及西方经济——不同程度上均不是经典的。在每一个行业,对其现状的了解都非常的不完全。在任何行业,各企业都倾向于生产行业产出的不同部分,所以企业不太容易地了解此产品或其他产品是否有竞争,也不容易了解行业中新投资的“突破口”或机会。企业通常也不太了解如果发现或使用一些新的生产,其生产成本会是多少。

这是企业家的突破口,也是创新的突破口。

企业家将获得新机遇

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给中国许多企业家和创新带来巨大的收获;这些发展将大幅度提高由这些倡议带来的经济收益。我应该就创业和创新说几句话来支持此观点。

据说,在成功之前企业无法证明它是最成功的——制造商不会在现代经济中平白获得一整套的机会——了解这一点是20世纪经济学中极少数真正重要的成果之一。这是熊彼特、哈耶克和凯恩斯和上半个世纪所有“伟人”的中心思想。对于经济中采用的新方法或产品,必须要有一个企业家。

约瑟夫·熊彼特曾写道,当出现新的可能性时,例如开发航海家的食物或采用科学家的新发明,如果没有企业家计算其是否能够带来足够利润以保证这项事业以及组织公司进行生产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创新的。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曾写道,当“不断变化的情况”创造了新机会时,如开放渔业或度假胜地,他所谓的调整要求有人具备企业家的商业知识,足够善于观察并了解如何利用机会。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写道,并非所有而是大多数进行的投资的盈利能力是不可知的,所有投资人必须有足够信心相信如果在经济中投入大量资金,企业就会好。

▪我在我最近出版的书中写过,有些经济一直在不断涌现新方法和新产品,但是这种自主创新要求现代经济中的商业人士具有“想象”新产品的眼力和建立新业务的创造力。

现代经济的所有这些观点都适用于中国,尤其是哈耶克和凯恩斯的观点。中国的经济是哈耶克有机体,不断地在关于生产什么以及如何生产的经济知识方面赢得收获。企业就像前方观察员一样,分析着他们所观察的一切。我喜欢侦查蚁的形象,去寻找对自己领地有用的东西。企业家不断寻找他们行业可能有用的东西。

于中国而言,企业家是一种宝贵资源。观察越多,了解越多,涉及范围就越广,帮助中国抓住其机遇就越重要。

“一带一路”策略在这方面可能带来显著效益。中国企业家利用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方法应对其他经济体,此举将促使他们改变其自身的产品和方法。所以“一带一路”这一创举不仅会提供新的价格,而且会引进广博的学习经验。

更多企业家将诞生

另一益处是,日益剧增的机会不仅对企业家有益,还将引导更多人成为企业家。如此,中国将不仅仅是生产商品,还会成为商业经济体。 苏格兰经济学家约翰劳在十八世纪去上海的时候,曾报道说:他觉得企业家遍及中国各处。若中国在未来几年里将企业家的数量翻一倍或三倍,利益仍然会返回至国家。若中国发展成为高度商业经济体,转型可增加中国的商业信心。凯恩斯理论的应用以及商业投资,通过丰富商业工作经验,转型将带来更高的工作满意度。

中国从根本上促进与南亚和欧亚大陆的贸易往来, “一带一路政策”是否既提高了哈耶克理论适应性,又带来了创新?大量新的贸易机遇的开放会促使一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创新,实施创新,还可能带来更多的短期盈利。但是,创新型产品在亚洲更具市场,中国经济商业化与日俱增,也许会大量提升中国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