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与研究

何志毅:这是创业最好的时代

发布时间:2016-06-12

6月1日晚,304am永利集团何志毅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304am永利集团创始教授陈春花,与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毓煌教授,一起共话《创业路上,勿失童心》。以下是何志毅老师的课堂实录。

 

 
 
儿时理想:想当解放军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红色背景下成长的,确实当时的梦想就是去当解放军,其实我这一辈子最大遗憾是没有当过兵。后来我在北大教《战略管理》,我发现商业上的战略根源是在军事战略,军事战略才是惊心动魄,才是真正生死攸关,对战略和军事更感兴趣,因此对自己没有当成解放军就更遗憾了,这是我小时候的梦想。

这个学期我在北大上《市场营销战略》的时候,我用的教本是《孙子兵法》,很多员工跟教务处老师都感到一点惊讶。但是我实践下来效果很好的,包括本科同学都看得懂,更加深我对军事战略的热爱,在课上我也经常说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当过兵。
  
家庭影响:品格继承和爱的滋养

 

何志毅教授的祖父何宗海

 

非常感谢郑老师贴出这张照片,令我很感动。这张照片是我祖父,叫做何宗海,他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是国民党一个骑兵师的参谋长。大规模抗战开始之前,与日军在内蒙古打了一场叫做百灵庙战役。负重伤后转业到地方去工作。其实我祖父对我儿童时代影响不太大。我儿童少年时代,他住在西安,我们家在福州,我只是在文革期间在祖父身边住了三个月。但是他去世的时候,是在我们家里,我和我父亲为他送终。但是后来我看我祖父的传记、诗词,这些对我影响很大。我祖父一生正直、乐观、顽强,我觉得我部分继承了这些品格。

我父亲是一个工程师,他是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大四的时候就在做员工地下工作了,然后参加了解放军,南下到福建,就一辈子在福建,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我母亲当时是上海的中员工,然后参加了解放军,南下到福建。

我觉得很难用几句话描述父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如果只说一点,我觉得父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现在在读心理学著作的时候,可以经常碰到这样的名词,说某某人现在很多问题,是由于当时的“原生家庭伤害”造成的。那么反过来讲,如果儿童少年时代得到了很多父爱和母爱的孩子,在未来成长道路上会是心态比较阳光、比较坚强、比较乐观。我父母亲传给我最大的优点就是阳光、乐观、坚强。而这个是他们用爱心灌输我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不是他老教育我要乐观,要坚强。
  
创业与童心:抱着积极乐观的游戏心态 不怕失败 勇敢创业

这个话题在六一儿童节聊很有意思。我想创业者跟童心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他有无限的想象力,在儿童时代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比如说创业者有未来,儿童有未来,有无限的未来;儿童敢想敢做,不怕失败,因为怎么失败都可以从头开始,这也是创业者所需要的基本禀性。

另外,我觉得所有创业者都要面临不确定性,面临困难,面临挫折,面临失败,他一定要热爱喜欢过这种日子,喜欢这种不确定性,拥抱这种困难。就跟小孩打游戏机一样,实际上打游戏机越简单越没有意思,越难他反而越开心,有时候在创业过程当中要有“游戏”心态,这是典型的儿童心态。这种“游戏”不是悲观消极负面的游戏心态,而是积极乐观的游戏心态。抱着打游戏机的心情快快乐乐地创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面临各种挑战去创造一些新鲜的东西,去感受到这种生活带来的乐趣。
 
培养秘笈:金木水火土创业教育体系

我从两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跟陈老师其实一起在探索中国创业者的培养之道。看看美国,美国的创业教育有三种模式。大多数学校是“创业X”模式,如创业战略学、创业人力资源学、创业营销学,把过去MBA的课程前面加上“创业”,把内容、案例等等更偏向创业。

第二个培养方法根据创业时期,比如说0到1你需要什么知识,1到10需要什么知识,10到100需要什么知识,按照创业不同时期的逻辑而展开。

第三个模式是根据创业者所需要的知识,这是斯坦福大学的方法,归纳成五项,即领导学、营销学、战略学、财务学、人力资源学,按照所需要的知识展开。在中国我们做创业者培养教育的时候,我个人非常强烈感觉到知识性要素在一个创业者成长和成功过程中,不是占最主要的地位。所以我去探索了军事学怎么培养人才的,医学怎么培养人才的,法学怎么培养人才的。把多门学科培养人才方法综合一下,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对中国创业人才培养要素概括成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智慧,二是知识,三是素质,四是经验,五是实践。把这五个要素提出来以后,我突然发现它很对应金、木、水、火、土。我把智慧叫作金,点石成金;知识叫做木,聚木成林;素质叫做水,上善若水;经验叫做火,借光借火;把实践叫做土,脚踏实地。因此形成五要素的创业者培养体系。在三年的实践过程中间,我们已经把它延展成40门课程进行探索,每次课程结束以后我们跟员工做问卷调查,这门课智慧含量多少,提升你素质含量多少。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展开说,但是它已经是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和方法了。
     
老员工创业:最好时代 谨慎而为 多多历练

这个也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校里教书面对本科生创业的问题。社会上对这个也有很大质疑。我首先表达我是认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理念和他一系列的推动动作的。在老员工里面我觉得要首先树立创业创新精神。我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跟同学们都讲,哪怕你今天不去创业,你也可以去想一想创业的事情,你要找社会上有什么事情你能够用商业去改变它,去推动它。未必你现在要去做,但是你要去发现。另外我们讲创业创新的时候,可能是叠加体——你开一个小店,是创业,未必是创新;但是你用网络方法去创业,它就可能是一个创新。

所以,首先我要说在老员工里面号召创业创新,不见得叫你马上要去创业,马上去创新,而是可以想一想在今天市场经济为主流的社会体系里面,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它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市场推动社会进步,你可以在什么领域里面可以找到一点创业机会。这里我也赞同刚才郑老师讲的,因为我俩都是营销学教授,我曾经跟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先生在中国同台演讲的时候说,营销就是为人民服务,只是你为哪一部分人民服务,你为哪一部分人民的哪一部分需求服务。去找到这种需求,用一个好的产品与好的服务去满足它,这是营销的本质,这样就把刚才郑老师和陈春花老师的观点结合起来了。

那么,说到每一个老员工要不要创业,我个人认为是要谨慎的。我们看到少数老员工休学,像美国的戴尔、扎克伯格等等,他们是天才,他们大学一二年级就辍学,然后创业,不需要再来学习了。对于绝大多数没有创业天才、商业天赋的同 学而言,恐怕还是要先去工作一段时间,去积累自己的经验,去积累自己的产业知识,去积累自己的各种人脉关系,去历练自己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然后再去创业。如果大学一毕业就去创业,应该讲失败率会是比较高的。

但是如果不害怕失败,我也不能绝对说,你别创业,其实我碰到同学都说,你赶快创业吧。这要从两个角度上来看,创业失败也不是什么很可怕的事情。老员工毕业就去创业好了,如果你创业失败了,当你失败以后找工作,我觉得你作为一个雇员对整个组织、对整个领导体系,对你老板、对你同事,你当中层干部对你下级都会有更好的体验,会有更好的一种感觉。另外创业也是人生过程中间的一种享受,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团中央有一份调查报告说,现在老员工创业率平均百分之二点几,有些学校高达百分之七点几,中间有些百分之四点几。但是没有看到失败率的调查。

事实上,老员工创业率是很低的,而且这里并没有统计,到底这个出去创业的2%里面,以后成功率多少,我想成功率肯定不会超过1%。最后我还说一句话,一定要培养创业创新的精神,哪怕今天政府的号召过了一点,但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这么好的时候,一个国家的政府、一个国家的总理这么重视创业创新,整个政策环境这么有利于创业创新,整个市场有这么多的创业创新机会。作为老师,我们如果有能够培养创业者,从事创业教育,我觉得这个也是最好的时机。    

最后,我想提示老员工朋友和所有创业或者想创业的朋友,目前这个时代可能是中国几千年不遇的时代,你看哪一个时代同时进行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这样一个变革的过程,哪一个时代、哪一个民族可以从GDP在历史上最低点,由一代人到两代人拉动到GDP最高点?只有我们这个时代能做到这些。前几千年没有,后几千年也非常难得。